中國民族最重視的節日非「農曆新年」莫屬,而於古代時的「年」字是以「禾」及「千」兩個字組成,意味著五穀豐旺,收穫良好的意思,而農民亦會於歲晚時檢討過往一年的收成,並對未來一年充滿期望。根據中國歷史文獻記載,自堯舜時期開始,古人便開始新年慶祝豐收、迎接新歲的民間風俗,其後更逐漸成為一個既定的傳統節日。
農曆新年亦名為春節,而春節的起源,是來自耳熟能詳的「年獸故事」。話說於遠古時,一隻頭如獅子身如黃牛的獨角獸,名為「年獸」,牠因時常四處搗亂,被天神鎖於深山內,每年只獲得一天的自由。
而於某個年三十晚,「年獸」又走到民間四處搗亂,但當牠走到一戶門前掛著大紅布的人家時,便立即跋足狂奔,並且害怕熊熊火光及放鞭炮的巨響,人們有見及此,在過年時便張貼紅紙,掛起大燈及燒炮仗;而於大年初一拜年的習俗,亦代表著因避過「年獸」或是「惡運」而互相祝賀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