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又名「冬節」、「至節」、或「長日」,它的起源與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有關,由於陽曆十二月廿二或廿三日之後,太陽的照射由南回歸線漸向北移,令北半球的的晝日,開始由日短夜長,慢慢回復日長夜短,所以到了冬至這個時刻,陰氣盛極而衰,陽氣亦隨之萌生,曆法文獻記載有云:「斗指戊,其時陰氣始至明,陽氣之至,日行南至,北半球晝最短,夜最長也。」可見冬至實屬古人推算曆法中節氣的依據。
相傳自漢代起,冬至被定為正式的節日,朝庭上下百官皆有一天的假期,所謂「冬大過年」,反映中國人對「冬至」是非常重視。
關於冬至,民間亦流傳著一個有趣的傳說,話說從前一位名為墨斗公的本匠,居住在一個土壤非常肥沃的村子裡。村裡的農夫們,只要隨便將稻米種籽撒到田裡,禾田就會自動生長,他們不用耕種就可以得到收成。
因此,這些農民整天投閒懶散,且經常聚集在墨斗公的本匠店裡的閒聊。墨斗公覺他們很無聊,又令他不能專心工作,於是將一包施過法的鋸木屑交給其徒弟,並著他每天撒一點在稻田上,田裡就會長出雜草,這樣農民便要天天下田鋤草,變得勤力一些。
不過這位徒弟原來亦是懶人一族,他不想每天撒木屑那麼麻煩,於是索性一次過將整包木屑倒在田裡,稻田在一夜間長出無數雜草,更因而枯萎殆盡,從此民怨四起,墨斗公見徒弟闖下大禍就很憤怒,將他變成一隻牛,並著令牠為村民落田除草。
怎料這個懶惰鬼變成牛後仍死性不改,每次村民叫牠耕田都不願做,又多多藉口,一時說太累,一時又說有病,甚至要主人應承牠,每落田走一趟,就要餵牠吃一些湯圓作報酬,否則牠就罷工。
後來,如來佛祖不值懶牛的所為,就在牛兒的下巴上,打了一顆釘子,使牠再也不能開口抱怨,從此,後人就選擇冬至作為紀念牛的生日,而且在冬至亦會讓牛隻休息一天不用耕種,又餵牠吃湯圓,以答謝一年來的辛勞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