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「盂蘭節」的典故中,相傳有一位名叫「目連」的修行者,他是佛祖 「釋迦牟尼」在世時的十位徒兒之一,「目連」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,因他十分掛念母親,便用了「天眼通」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生活的情況,原來「目連」的母親在地府成了餓鬼,吃的飲的都沒有,境況淒慘。
「目連」看後甚感心痛,即施展法力將一些飯菜送給母親吃,但當飯菜送到口邊時,便立即化為火焰,「目連」將情況告知師傅釋迦牟尼,卻得到師傅的責備,釋迦牟尼指其母親在世時種下了不少罪孽,所以死後墮入了餓鬼道中,而這種孽障不是「目連」一個人能化解,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才可。
於是,「目連」聯同眾高僧舉行大型拜祭儀式,超渡亡魂。此後,人民每到農曆七月中,都會宰雞殺鴨,焚香燒衣,拜祭由鬼門關出來的餓鬼,化解其孽障怨氣,久而久之,便演變成「盂蘭節」的風俗。
|